遠 古 時 期 至 周 代
傳疑時代
夏商周
秦 漢
魏 晉 南 北 朝
三國時代
西晉
東晉
南北朝
隋 唐 五 代
宋 元 明 清
北宋
南宋
當 代
中華民國
中華人民共和國

當 代
中華民國

孫中山:(公元 1866 ─ 1925 年)
名文,字逸仙。廣東省香山縣(今中山縣)翠亨村人。廣東省曾是太平天國活動的地區,故其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,孫中山少年時,就很欽佩他們的反清勇氣,革命思想早已萌芽。孫中山十三歲時,隨父母去檀香山探望哥哥,使他有機會見到西方的事物,接受西方文化教育,更深感清朝之落後,於是產生改革政治的思想。1885年,中法戰爭中清廷屈辱言和,先生痛心之餘,立志革命,次年在廣州學醫,欲借醫術來掩藏革命行動,自此在學堂中廣結革命同志。次年又轉學香港西醫書院,當時年二十二歲。五年後畢業,在廣州和澳門行醫。

  1894年,先生到北京上書李鴻章,提出改革的意見,總括為「人盡其才,地盡其利,物盡其用,貨暢其流」四大綱領,但李鴻章並不理睬。先生見清廷已不可救藥,乃決心革命,往檀香山同當地華僑宣傳革命思想,興中會得以成立,購買槍械,秘密運返廣州。1895年,策動第一次革命,可惜消息洩漏,功敗垂成。孫先生並不氣餒,奔走歐、美、日本,呼籲華僑和留學生支持革命事業。他在歐洲三年,跑遍各國政府圖書館,研究各國憲法和政治學說,孕育出自己的一套政治理想,名為三民主義,成為日後指導革命的思想依據。

  當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,他正在為籌募經費事留在美國,但他並不急急趕回中國爭奪革命領導權,而是繼續奔走於英、法、日本之間,向各國政府解釋革命軍的宗旨,爭取各國的支持,使清廷孤立無援。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,使所有革命代表都一致推選他做臨時大總統。然而他並不戀棧權位,當袁世凱答應停止戰爭、擁護共和時,他毅然放棄名位,不做大總統,只要求做一個鐵路部長,立志在二十年內為中國建築十萬里鐵路。

  後來袁世凱稱帝,北洋軍閥相繼擾亂國政,不遵守憲法,他又挺身而出,為二次革命、護國軍之役和護法之役奔走辛勞,維護共和政制。在廣州軍政府時期,他仍念念不忘統一中國。1925年,北方軍閥政府邀他北上談判統一事宜,他不顧一己安危,隻身赴京,不幸因病逝世,享年六十歲,臨終時還呼「和平」「奮鬥」「救中國」數語。先生一生為革命鞠躬盡瘁,但終不能見中國統一,實屬遺憾。

黃興:(公元 1874 ─ 1916 年)
近代革命家、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。原名軫,字廑午,後改名興,字克強,湖南善化人。1902年留學日本。1904年和陳天華、宋教仁等在長沙組織「華興會」,被推為會長,在策劃長沙起事失敗後流亡日本。1905年在日本東京擁護孫中山,成立「中國同盟會」,在會內擔任執行部庶務。黃興多次指揮和參與反清武裝起事,當中以與趙聲共同策劃廣州起義(黃花崗之役)最為著名,時人把他與孫中山以「孫黃」並稱。1911年武昌起事成功後,從香港趕到武昌,被推舉為革命軍總司令,領導革命黨人與清軍作戰。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,出任陸軍總長,在南北議和期間主張與袁世凱妥協。1913年「二次革命」時任江蘇討袁軍總司令,失敗後流亡日本和美國,繼續組織「反袁」活動。1916年袁世凱死後回國,同年在上海病逝,國葬在長沙岳麓山。

蔣介石:(公元 1887 ─ 1975 年)
浙江奉化人,原名瑞元,學名志清,又名中正。二十歲時考入保定軍事學校,兩年後被保送到日本學習軍事。同年,在東京加入同盟會,成為革命黨員。1911年武昌起義後,由日本返回上海,在滬軍都督陳其美手下任第五團團長。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,失敗後亡命日本。1917年加入中華革命黨,次年3月奉孫中山命,赴粵軍襄助陳炯明。1922年6月,陳炯明叛變,蔣介石追隨孫中山左右,獲得信任,被委參謀長職。1924年,赴蘇聯視察;半年後回國,出任黃埔軍校校長。後來成為中國國民黨的領袖。1928年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,1930年兼行政院院長。1930年起,連續對共產黨發動大規模的「圍剿」。1932年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參謀總長,西安事變後,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,在抗戰期間威望有所提高。國共內戰時,國民黨軍隊轉呈劣勢,他雖在1948年當選中華民國總統,但旋即於次年初宣告「引退」。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至台灣。次年蔣介石復任總統及連任國民黨總裁,統治台灣地區,直至病逝為止。

[ 頁首 ]



中華人民共和國

毛澤東:(公元 1893 ─ 1976 年)
字潤之,湖南湘潭人,出生於農家,少年時在湖南長沙(當時湖南的省會)求學。1913年考進湖南第一師範學校,1918年,他和朋友組織「新民學會」,閱讀《新青年》,崇拜胡適和陳獨秀。同年師範畢業後,到北京大學圖書館任管理員。1919年回到長沙,主編《湘江評論》,批評時政和介紹新思想,被湖南軍閥禁止出版。1920年籌辦文化書社,組織俄羅斯研究會,發起建立湖南共產主義小組。1921年到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大會;1927年領導秋收起義,在井岡山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,組成工農革命第四軍,任黨代表。1931年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。1935年在紅軍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,確立了他在共產黨中央的領導地位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。1966年發動「文化大革命」,對全國政治、經濟和文化都造成嚴重影響。主要著作編為《毛澤東選集》。

[ 頁首 ]